?
這次試驗記者選擇了一間位于3樓朝南的臥室,面積約20平方米。試驗設備為某進口品牌的1.5匹壁掛式空調。
試驗之前,房間的門窗均敞開,與室外空氣進行了充分的交換。中午12時,記者關閉門窗,此時測得房間內溫度為30℃,相對濕度為70%。此后,記者打開空調的制冷模式,溫度設定為25℃。
13時,經過1個小時的空調制冷,房間里的溫度濕度計顯示,室內溫度為25℃,濕度為68%。由于溫度降低,雖然濕度并未明顯減少,但室內體感已較為舒適,原來呼吸不暢的悶熱感覺已明顯減輕。此后,記者將空調設置為除濕模式,溫度依然設定為25℃,開始了第二個小時的試驗。
14時,儀器顯示室內溫度依然為25℃,但相對濕度已降至62%。在隨后15時、16時的記錄中,室溫和相對濕度均保持在這一數值左右。
從16時開始,記者嘗試調低空調的溫度至22℃,依舊保持除濕功能。至17時,測得室溫為23℃,相對濕度為60%。
編者注:在本次試驗過程中,為盡量保證結果的客觀性和可參考性,記者分別選取三間朝向類似、面積在20平方米左右的房間,帶窗,室內外空氣流通性較佳;試驗時間統(tǒng)一在6月23日中午12時至傍晚5時,除了每整點記錄數據之外,均保持房間的門窗關閉。但受限于儀器的精密程度,所獲數據均只能作為生活參考,無法應用于科學求證。